逾809亿元!谁在加码?7月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大盘点

发布时间:2024-08-07 10:05:20 阅读:478

退市、停产、项目暂缓、IPO终止……虽然当下我国电池新能源赛道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但不容置疑的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持续亮眼,新型储能装机数据快速飙升,能源变革确定性下,无论生态如何演变,电池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脚步始终向前。

从官宣的新项目来看,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7月,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投资扩产新项目32个,其中有28个公布投资金额,共计809.07亿元。

从投资主体来看,7月,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项目中再现头部企业大手笔投资,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从投资金额来看,百亿级项目有2个,50-100亿投资的有2个,10-50亿的17个,1-10亿的7个。从项目内容来看,7月,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项目中,电池领域依然占据大头,电池材料项目在去年大扩产后,布局越来越少,7月统计在内的仅有4个。此外,7月,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出海脚步依然坚定,涉及5大项目。

1722905224380432.png

储能赛道难上加难 大洗牌下需轻踩油门

“十四五是可再生能源全面开启高比例、市场化发展的关键期,十五五就是以可再生能源推动实现碳达峰的决胜期。”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赵勇强在2024中国(无锡)钠电池产业生态圈企业家峰会上对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进行了预测:2025年前可再生能源大范围增量替代化石能源;2025-2030年期间将全面增量替代;2030-2050年期间全面大规模替代;2050-2060年期间将全领域深度替代。

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强势推动下,新型储能发展提速。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从应用场景看,独立储能、共享储能装机占比45.3%,新能源配建储能装机占比42.8%,其他应用场景占比11.9%。

从新型储能技术路线来看,过去几年成本都在下降。但与此同时,市场竞争带来的价格战也在持续下探。今年以来,储能系统价格已相继走过0.6元/Wh、0.5元/Wh,近日开标的包头铝业产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135MW/540MWh电化学储能工程2个标段直流侧采购项目中,浙江卧龙储能及中车株洲所的中标价格更低,分别为0.455元/Wh和0.435元/Wh,这也显示出,储能产业链的价格已跌入0.4元/Wh时代。

价格战带来的低价竞争似乎已经超越了部分厂商的成本下降速度。

另从储能电芯来看,InfoLink相关数据显示,280Ah磷酸铁锂电芯自1月底均价0.42元/Wh降到7月底0.34元/Wh,最低价跌至0.29元/Wh;314Ah电芯月均价略高于280Ah电芯0.01-0.02元/Wh,但价差正在缩小,为了推动314Ah储能电芯迅速抢占市场,有的314Ah电芯报价和280Ah持平,甚至略低于280Ah。

“竞争有良性的,是打价格战还是打价值战?”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强调,一分钱一分货,材料也好、电芯也好、车也好,不能触及品质、安全底线。

针对上述情况,业内人士分析,储能行业正处于大洗牌阶段,对于身处其中的玩家来说,要想留在牌桌上,就得“轻踩油门,且行且观望”。仅靠简单的系统集装组成“手艺”并不长久,更重要的是通过深挖市场需求,寻找符合自身发展优势的产品方向,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单位成本下行,获取更多利润。

另外,相对于国内的激烈竞争,海外储能市场正逐渐成为相关企业破圈的有力途径:7月内,阳光电源与沙特ALGIHAZ成功签约全球最大储能项目,容量高达7.8GWh;南都电源获法国某储能项目公司2.64亿元(不含税)采购合同;阿特斯连夺合计容量为1.2GWh的两个海外储能订单;科陆电子将为一家美国电池储能企业提供约600MWh的集装箱式电池储能系统……

海外市场遭遇逆风 大出海时代需做好功课

海外储能市场强势拿单的同时,我国动力电池海外装车份额也在迅速扩大。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披露数据显示,2024年1月-5月,全球(不含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EV、PHEV、HEV)电池总用量约为130.0GWh,较去年同期增长13.1%。其中,共有5家中国企业上榜全球(不含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科技、中创新航、欣旺达。

值得一提的是,宁德时代位居TOP1,比亚迪继续保持高增长,逐渐威胁到日韩企业排名,孚能科技装车量同比增速同样翻倍,中创新航发力迅猛,装车量同比增速达602%,欣旺达稳坐第十位。

这一边,我国电池新能源企业狂扫海外市场,另一边,出口市场“逆风”更加强劲。继美国对我国新能源企业采取强硬的贸易保护措施,将我国“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列入加征关税清单后,7月5日,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又正式生效,临时反补贴税率最高达37.6%。

研究机构EVTank在《中国锂电产业链企业出海战略研究报告(2024年)》中分析,未来中国锂电产业国际化发展,将逐步由贸易为主变成海外投资本地化发展为主,逐步由出口转变为出海。

从7月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新投资扩产项目来看,分别有3大电池项目,2大材料项目官宣“出海”。

具体来看,亿纬锂能计划不超32.77亿元在马来西亚投建储能电池及消费类电池制造项目;珠海冠宇拟不超20亿元在马来西亚投建冠宇电池新能源项目;欣旺达规划不超20亿元在越南投建越南锂威消费类锂电池工厂项目;中科星城拟不超过50亿元在摩洛哥落地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海南矿业牵手阿吉兰矿业拟在沙特阿拉伯筹划锂盐厂项目。

从目的地来看,3大电池项目均落地东南亚市场,总投资额超过72亿元。究其原因,或与其快速增长的经济、稳定的营商环境有很大关系。具体来看,当前全球主要动力电池及新能源储能市场中,中国、美国和欧盟已经是三分天下,中东、东南亚则是增长迅速的新市场。对于中美欧三大市场,至少需要参与到三分之二的市场,才能确保企业在未来竞争中取得优势。而在东南亚,则是需要通过市场手段获得竞争优势。

不止东南亚,7月16日,中国多家新能源企业集体出海,携手挺进中东。电池网注意到,其中,海南矿业与阿吉兰矿业签署谅解备忘录,就双方拟共同探讨在沙特合作建设锂盐厂项目的可行性,并拟共同设立以上游锂资源、当地矿产勘探及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新能源金属矿产和技术投资机会为主的产业基金等合作达成一致意向。

EVTank指出,面对复杂的全球地缘政治和贸易环境,尤其是中欧“竞争中合作”和中美“竞争中博弈”态势将在中长期,中国电池产业出海是“逆风出行”,将面临更多挑战。

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项目“大出海”,仍需做足功课,包括两地市场的差异化(政策、营商环境、市场需求的差异)、建立稳定可靠的出海渠道、终端客户资源的开拓、产品认证、当地设点资质审核及流程等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海外扩产项目也已逐渐进入实质性阶段:仅在7月,亿纬锂能合资公司美国ACT动工,年产能约21GWh;远景动力西班牙磷酸铁锂电池超级工厂开建,预计2026年投产……另外,网传宁德时代拟筹集投资基金超100亿,以构建海外供应链。

结语:综合7月投资扩产情况来看,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依然处于大调整时期,储能产业虽然发展艰难,但在能源革命推动下,更大规模的储能市场需求已开始释放,并且具备长期增长的确定性,谁能抓住更大的市场机遇,看准市场需求发挥“实力”是关键。

另外,在国内充分竞争和全球市场需求扩容下,加快海外布局也已成为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何在各国不同地缘政治下,适时调整出海战略,也在考验着玩家的“眼力”和“智慧”。

与此同时,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赛道正不断调整,面对激烈竞争带来的挑战,也正焕发新的生机:以低空经济、机器人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为固态电池开辟了新蓝海市场;在差异化场景应用下,钠电池两轮车也开启销售,新能源量产车型交付、大容量储能电站投运等好消息不断传来……


文章标签:
相关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