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引导重点地区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整车公司要突出重点布局,依托现有生产基地集聚发展,现有基地达到合理规模之前,不再新增产量布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杜巧梅北京报道"2021年以前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要是靠政策驱动为主,从去年开始已经走上了市场驱动和政策驱动双轮驱动这样一个特点。和‘十三五’初期相比,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占比从47%提升到78%,非限购城市私人消费的比例从40%提升到70%,这反映出新能源汽车市场认可程度显著提高,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显现。"三月二十六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林念修在2022我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
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过去的一年成功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产销规模恢复到2600万辆以上,结束了三年下降的态势,持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汽车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出口首次超过了两百万辆,同比翻了一番,创了历史新高。汽车产业的平稳上升为振作工业经济供应了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成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的亮点。
不过,林念修指出,汽车产业发展仍然面对一些新的风险和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和地区冲突对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了较大冲击,车用芯片短缺情况尚未有效解决,部分关键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新能源汽车盲目投资、无序发展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推广应用支持政策仍需完善等等。
面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林念修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有关部门和行业一道持续强化顶层设计,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产业布局、税收优惠、推广应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等配套政策,构建促进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壮大的同时更加重视质量和品牌的全面提升。
首先,坚持全国一盘棋,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依法依规加强窗口指导,强化统筹谋划,优化产业布局。
按照主体集中、区域集聚的原则,引导产业向发展基础好、产量利用充分的地区和主体聚集,重点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区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鼓励引导重点地区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整车公司要突出重点布局,依托现有生产基地集聚发展,现有基地达到合理规模之前,不再新增产量布点。
"鼓励重点公司要在一个地方达到一定规模再建第二个点,并且全国要统筹布局,不能遍地开花。"林念修表示。
此外,严格执行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加强新能源汽车违规项目清理整治,依法依规查处未批先建、批零建整、边批边建等违规行为;规范整车公司兼并重组,大力推动落后公司和无效产量退出,构建布局合理、发展有序、运行高效的产业格局。
第二,坚持技术创新,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关键系统部件和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综合性能,更好满足消费需求;巩固锂电池技术和产业优势,加快发展钠离子、无钴、固态电池、燃料动力锂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促进电池技术和材料多元化,建设完善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有效缓解稀有金属、稀缺金属资源供给矛盾;探索车电分离,充换电结合,电池灵活配置等新模式,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生态,以创新为动力,持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第三,坚持开放合作,着力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
"2022年开始我国已全面取消汽车领域外商投资限制,汽车等制造业领域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一批重大外资项目正在加快落地建设,我们欢迎全球公司参和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深度融入我国市场和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林念修指出。
一是支持汽车合资公司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履行合资合作约定,保持公司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有效保障合资各方的利益;二是鼓励中外公司创新合作模式,深化合作内涵,共创新能源汽车品牌,合作开拓全球市场,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和互利共赢;三是鼓励我国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公司提升国际化水平,增强品牌影响力,融入国际供应链体系,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贡献我国力量。
第四,坚持底线思维,着力应对各类安全风险。要强化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风险监测和研判,及时预警并妥善化解。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作,发挥龙头公司引领用途,强化产业链上下游供需衔接,保障产业稳定运行。
一是鼓励芯片和汽车公司加快技术研发和协同创新,积极扩大车用芯片生产量力,努力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有效化解车用芯片紧缺矛盾;二是加强锂、镍、钴等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抓好保供稳价,加快构建开发采购并举,国内国际互济的多元化保供体系;三是保障数据和网络安全,要始终将数据安全贯穿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全过程,着力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法规标准和监管体系,汽车行业和公司要认真落实国家法规政策,加强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完善风险研判和预警处置机制,逐步建立覆盖研发、设计、制造、使用等流程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有效保障数据和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