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以新能源乘用车为核心的动力电池市场,增速逐渐放缓,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对于电池企业而言,持续增长的边际效益正在递减,仅仅依赖传统优势领域已难以满足其发展需求。
与此同时,新能源商用车、新型储能、eVTOL、机器人等新多元应用场景的需求开始快速释放。这些新兴领域在产业化初期,为电池技术创新提供实践平台;更重要的是,它们预示着未来能源消费模式的深刻变革,推动能源系统向高效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升级。
面对上述市场格局的转变,行业领先企业如宁德时代,正在积极调整发展战略:不再局限于服务单一的汽车市场,而是将自身定位为“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多元应用场景构建零碳能源系统。这既是对外部市场变化的积极响应,也是企业寻求持续增长的战略选择。
为支撑战略转型和业务拓展,宁德时代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重启资本扩张,年度化产能突破600GWh,另有超过200GWh产能在建。产能扩张的背后,反映出企业对新兴市场前景的战略判断,以及构建综合性绿色能源业务的有序规划。可以预见,未来宁德时代需要在更广泛的市场领域寻求增量空间,以匹配其产能规模和战略目标。
动力电池的基本盘与新增量:乘用车之外的市场开拓
宁德时代在乘用车动力电池领域的市场优势地位毋庸置疑。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单纯依赖乘用车市场,增长空间已面临瓶颈。一方面,乘用车市场正由高速增长的增量阶段,逐步过渡至相对平稳的存量竞争。
另一方面,在乘用车市场内部也面临新的挑战。尽管宁德时代市场份额依然稳居第一梯队,但较为稳定竞争格局下,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的空间相对受限。此外,车企自研电池的比例正在提升,带来分流压力。宁德时代第二大客户吉利汽车,在2024年显著提升了电池自供比例,旗下电池厂矩阵已初具规模。
面对多重挑战,宁德时代一方面坚守高端乘用车电池配套以稳住基本盘,同时也积极拓展更具增长潜力的商用车市场。
商用车市场正迎来快速发展期,且单车带电量需求更高。GGII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新能源客车、轻型物流车、中重卡单车平均带电量分别达到224kWh、56kWh和340kWh,其中新能源重卡有望以超过40%的年均增速,在2030年带动超过300GWh的电池需求。
宁德时代已在积极布局商用车领域,并取得了显著进展。公司已在国内高端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新能源重卡等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渗透率分别达到72%、80%和71%。
2025年以来,宁德时代也持续深化与一汽解放、北汽福田、江汽集团等商用车龙头的合作,并与北汽福田签订了长达十年的长期合作协议,深度绑定高速增长的商用车市场。商用车市场正成为宁德时代继乘用车之后,又一重要的增长引擎。
多元增长引擎:储能与eVTOL先行
面对动力电池业务的挑战,宁德时代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新兴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而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伊始,宁德时代便在新型储能、eVTOL等领域迎来实质性进展,有望形成更具规模化的收入。
春节假期后,储能板块迎来两大市场催化。一是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二是包含强制配储政策取消在内的新能源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
从“点”上看,宁德时代将为特斯拉上海Megapack工厂供应储能电芯,该工厂的投产将直接带动宁德时代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长。
从“面”上看,国家发改委明确新能源发电量将无差别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并正式叫停强制配储政策。
表面上,新能源发电与新型储能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但从积极角度分析,储能市场的长期需求与增长空间并未受到本质影响。储能配置是新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其发展动力早已超越政策强制。另据业内人士补充,2025年海外储能市场的“爆发和强装”也将为储能市场提供重要支撑。
更值得关注的是储能市场结构性调整带来的机遇。强制配储政策下产生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有望得到改善,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所提供的优质储能电池产能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在eVTOL领域,由宁德时代战略投资的峰飞航空,在2025年初迎来重要订单,将向汉阳投资发展集团交付12架大型eVTOL航空器,涵盖货运、消防和载人等多种机型。
峰飞航空的eVTOL产品已搭载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可实现最高200km/h的巡航速度和250km的最大航程。随着峰飞航空eVTOL订单的交付,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有望同步开启终端应用验证与规模化收入阶段。
从产业视角来看,2025年将是eVTOL基础设施建设在首批试点城市落地的关键之年,电池系统作为eVTOL基建核心环节,其市场需求将受到明确带动。
机器人领域:战略布局与早期探索
相较于储能和eVTOL,宁德时代近期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引发了更大的市场关注,但综合来看,仍处于相对早期的探索阶段。
有报道称,宁德时代自2024年底开始加大对机器人领域的投入,目前已在上海组建了数十人的团队,自主研发机器人本体、控制与人机交互算法,初步计划是制造机械臂、AGV等工业机器人整机并应用于电池工厂。
报道还称,宁德时代还计划以财务投资为目的,入股人形机器人公司,并已与银河通用等多家企业展开接触,计划投资一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制造公司。
目前来看,宁德时代在机器人领域的投资力度,与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对外投资规模相近。宁德时代仅通过旗下晨道资本对外参股投资了一家名为“研一新材料”的公司,该公司专注于包括高纯硫化锂在内的硫化物固态电池材料研发。
机器人、固态电池业务尚属前瞻布局,宁德时代在滑板底盘和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拓展更具现实意义。
2025年2月,聚焦商用车滑板底盘的苏州时代新安正式开业,并推出了继磐石底盘(乘用车)之后的又一滑板底盘产品“坤势底盘”。据其表态,时代新安在东南亚市场已建立初步影响力,并在国内与多家商用车龙头企业就底盘业务达成战略合作,其零部件产品也获得了多家主流客户的认可。
产能方面,总投资50亿元时代新安生产项目已开启建设,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动力域控制系统5万套、汽车底盘零部件10万套、电池PACK1万套,新增研发人员超过500人,满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达100亿元。
“绿色能源供应商”:宏图逐渐成型
更为深远的战略布局,体现在宁德时代不断拓展下游合作对象,构建“绿色能源供应商”的宏大愿景。
2025年1月,宁德时代与全球物流巨头DHL达成战略合作,明确将其储能与充换电一体化解决方案“打包出售”,为DHL全球物流园区提供先进的液冷储能系统和能源管理平台,包括换电与超快充系统。
此次合作,回应了市场对于宁德时代为何同时发力换电与快充的疑问,也进一步印证了宁德时代向“绿色能源供应商”转型的战略意图。基于V2G技术,换电站和电动汽车,均可以被视为分布式储能单元,在接入电网和园区光伏系统后参与电网互动,提高绿色电力在电网中的占比,推动能源转型,构建“零碳”电网系统。
在绿色能源开发侧,宁德时代在风电、光伏等领域亦早有布局。早在2023年,宁德时代已系统性参与风电场投资、开发及系统研发业务,并在福建宁德、锦州、江西宜春等地布局风电项目。光伏领域,截至2024年,据不完全统计时代绿能已投资建成光伏装机规模超过400MW,涵盖分布式光伏和集中式光伏电站。
2025年1月,宁德时代斩获阿联酋储能系统大单,该项目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和电池联合储能项目,包括总容量达19GWh的电池储能项目和5.2GW的光伏项目,总投资超过60亿美元。
从绿电开发到补能系统销售,宁德时代正逐步构建起作为“绿色能源供应商”的商业模式闭环,并建立起核心竞争壁垒。2025年是宁德时代计划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的关键节点,其绿电投资与相关回报也正加速成型。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曾展望,绿色能源供应业务规模或将达动力电池业务十倍,年营业额有望达到万亿元规模。
宁德时代能源版图的未来
上述多元化增量市场的开拓,究竟哪一领域将率先结出硕果?这或将取决于宁德时代对自身角色定位与资源投入的权衡。
一直以来,市场基于惯性思维,不断追问“宁德时代是否会下场造车”。然而,从其目前的战略布局来看,宁德时代更倾向于成为综合能源系统服务商,即“绿色能源供应商”。事实上,做好电池系统,提供新能源服务,其技术含量、产业价值与利润空间,并不逊色于制造整车。
宁德时代能否成功构建其宏大的“绿色能源版图”,2025年便是那关键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