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电池成本就十几万元。小米汽车能接受,苹果汽车接受不了。曾经打算采用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电池的苹果公司,最终还是不得不放弃造车计划。
几年前,苹果曾雄心壮志地设下目标:2024年搞出一辆“突破电池技术”的乘用车,企图复制当年颠覆手机行业的iPhone那样的神话。全球众“果粉”也非常期待,苹果能打造出像iPhone那样令人尖叫的汽车产品——Apple Car。韩媒甚至曾报道,苹果将与现代汽车合作于2024年生产10万辆汽车,最终达到40万辆的年产能。
业内曾一度非常担心,苹果造车可能会带来颠覆。此前,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就直言,短期来看蔚来的竞争对手是BBA,但长期来看苹果可能是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他当时猜测,苹果大概会在2024年推出自己的产品,并且它一定会出一个“智能汽车的终极形态”。
然而,巨大的反转剧情突然爆出。北京时间2月28日,全球知名科技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在社交媒体上援引知情人士称,苹果取消了长达十年、投入数十亿美元的电动汽车计划,转向人工智能。汽车是苹果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项目之一。
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汽车圈五味杂陈。
对动力电池端而言,宁德时代们潜在的大客户没了。对车端而言,特斯拉、比亚迪,甚至车还没造出来的小米,它们“惺惺相惜”的竞争对手,居然退出了擂台,不免有些“失落又惊喜”。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第一时间“幸灾乐祸”去吃瓜,在社交媒体平台发了一个“致敬”“点烟”的表情。小米董事长雷军,则在微博发文表示,“非常震惊!”
对于苹果放弃造车的缘由。汽车行业分析师索耶·梅瑞特评论称:“苹果花了10年时间尝试制造电动汽车,拥有162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但最终得出的结论仍然是,这太难了,而且利润太小。即便是汽车售价定价在10万美元。”
在智能手机时代,苹果曾经设想过造电视机,但最终还是放弃了。
耀宁科技CEO、总裁郑鑫表示:“(原以为)完完全全可以收割一把的,但结论是,毛利做不高。手机苹果可以收割全行业80%的利润。不能收割全行业的,苹果不碰。”
面对如日中天的特斯拉、比亚迪等强劲竞争对手,以及有着“宁王”之称的强势电池厂商宁德时代,苹果汽车确实做不到“收割全行业”。
“搞不定”的宁德时代
在智能手机时代,苹果能够随意拿捏供应链厂商,但在电动汽车时代,风水已经变了。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是苹果造车的首选电池供应商。据知情人士称,苹果倾向于使用磷酸铁锂电池,会使生产成本更低。早在2017 年就有消息称,苹果在和宁德时代接触,打算一起给苹果汽车开发动力电池。此后,有报道称苹果与比亚迪就电池供应谈判。
但2023年年底,有消息传出,苹果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就为苹果电动汽车供应电池而进行的谈判,已经陷入停滞。两家公司拒绝的理由是,“无法满足苹果要求在美国组建团队,并建造仅为苹果服务的电池工厂的诉求”。不过,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方面均没有对此事予以置评。
苹果向来喜欢对供应链企业提出特别需求,而这也使得其获得超额利润。众所周知,在智能手机时代苹果产品的高毛利,很大部分来自于对富士康等代工厂“果链”企业的极限压榨。数据显示,苹果iPhone13的毛利竟高达48%。相形之下,富士康财报显示其在2023年第3季度“表现出色”,营收达到新台币1.54万亿元,但毛利率仅有6.66%。
而作为动力电池龙头的宁德时代,毛利率在20%以上。根据宁德时代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23年净利润425亿元—455亿元,同比增长38.31%—48.07%。其中,2023年前三个季度,宁德时代的单季毛利率分别21.27%、21.91%和22.42%。
目前而言,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成本中的占比高达40%,就像雷军所言,小米汽车SU7“光这个电池成本就要十几万”。动力电池成本占比太大,习惯了暴利、掌控力的苹果,显然难以接受。
但博弈天平的另一面是,作为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冠亚军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拒绝了苹果的“无礼”要求,也有足够的底气。
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705.5GWh。其中,冠军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为259.7GWh,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36.8%。亚军比亚迪装机量为111.4GWh,以15.8%的市占率取代LG新能源成为全球第二大厂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公司全球市占率之和达52.6%,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面对已经称王称霸的“宁王”和“迪王”,即便强大如苹果,也终究是无可奈何。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媒体爆料,Apple Car还将可能搭载苹果自家研发的具有突破性优势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另外,当自动驾驶技术达到L4或L5时,苹果很可能就会跳过液态锂电池,直接转向下一代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也更高的固态电池。
但是,自研动力电池谈何容易,即便特斯拉也是一波三折,苹果汽车想短期内能用上自家的电池,真好似天方夜谭。
竞争格局“已经变天”
除了搞不定的宁德时代,当下全球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环境对苹果汽车也已经非常不利。
虽然早在2014年的,苹果即成立了自动驾驶汽车研发部门泰坦。而后花重金从谷歌、奔驰、特斯拉等顶级公司“引进人才”,组建了一支集合硅谷互联网和汽车产业基因的“硬核队伍”。但,苹果汽车至今迟迟未能推出。
而目前的汽车市场格局,早已不同于10年前,特斯拉和比亚迪已成参天大树。特斯拉2023年全球累计交付电动汽车181万辆,同比增长38%。比亚迪2023年全球累计销量更是达到302.44万辆,同比增速近62%。除此之外,大众、奔驰、宝马、理想、蔚来、吉利、长城、长安、广汽等车企也都形成了不小的气候。
另一方面,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报告中指出:“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势头正在减弱,市场供应已经超过了需求。”另根据瑞银集团(UBS AG)预测,今年美国国内电动汽车销量增速将骤降,将从2023年预计的47%降至11%。
至此节点,苹果放弃造车或许是明智之举。苹果CEO库克表示,公司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突破潜力”,这也是为什么公司正在这个领域进行重大投资。理想汽车CEO李想发表评论称,苹果放弃造车,选择聚焦人工智能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时间点也合适。
在李想看来,做成了toC的人工智能,苹果会成为一家10万亿美金的企业;人工智能输了,苹果会成为一家1万亿美金的企业。人工智能会成为所有设备、服务、应用、交易的最顶层入口,苹果的必争之战。做成了汽车,大获成功,苹果会增加2万亿美金的市值,但是汽车大获成功的必要条件仍然是人工智能。汽车的电动化是上半场,人工智能才是决赛。
苹果向左,小米向右
面对自己的偶像公司退出造车赛道,同是做手机的雷军虽然“非常震惊”,但他仍表示,小米战略是“人车家全生态”,虽然深知造车难度,但3年前他们依然做了无比坚定的战略选择,想认认真真为米粉造一辆好车!
雷军在惋惜苹果汽车的同时,又发微博喊话果粉:小米SU7支持Carplay,后排屏也支持挂接iPad。苹果退出造车后,苹果用户选购智能电动车,小米SU 7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雷总,新款极氪001上市,售价26.9万元-32.9万元,也是800V高压系统;比亚迪秦“电比油低”,价格下探至7.19万元。小米SU 7定价如何接招?
苹果汽车知难而退,小米汽车知难而上,结局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