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及行业管理

发布时间:2024-02-02 18:14:41 阅读:328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所新能源室主任孟祥峰近日发表了题为“车用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及行业管理规范”的研究报告。


以下为现场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参会代表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能够在这上做一个报告,是关于汽车动力蓄电池的行业规范条件和标准体系,刚才王博士已经做了介绍,我是来自标准化所新能源室的孟祥峰,之前可能和在座很多专家也打过交道,我一直以来参与和组织行业来制定我们国家动力电池方面的标准。从今年的3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我国动力蓄电池的行业规范条件,工信部也组织召开了相关会。我今天再把这个情况简单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行业规范条件在座有一些专家也参与这项工作的制定,包括下午要开的联席会议是我们行业规范条件主要负责起草或者前提调研工作的团队。我们规范条件制定的目的是要鼓励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模化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支持动力蓄电池企业做强做大是我们基本的出发点。我们行业规范条件和其他准入不太一样,不是一个强制性的准入条件或者不是强制性的公告管理,是一个类似于白名单信用制的管理,企业可以资源提出申请,我们进行审定如果满足条件的我们会以公告的形式对外发布。


规范条件它的对象是动力蓄电池,具体对于企业生产的产品级别是超过单体生产企业和系统生产企业。规范条件里面有很多相关要求,对企业的基本要求其中最有量化的考核指标是对企业的生产能够,这里面我们提出对单体生产企业年产能力不低于2亿瓦时,这里面也是当时这个指标几经讨论和修改,一开始我们为了结合扶优扶强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原则,这个指标一开始定的比较高,后来在制定过程中听取行业意见领导也批示,在动力电池发展初期还是给中小企业一定发展机会,所以这个指标目前定的不是特别高,而且在我们经常接到企业的咨询电话,现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我们目前年产量还是有一定困难,这个是要明确的是产能的要求不是产量的要求。


对于企业的生产条件也是提了比较详细的要求,这里面我不详细展开说了,包括单体企业、系统企业生产的设备、工艺、自动化程度都提出了要求。


对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我们也提了相关的要求包括研发的团队、人员、研发测试评价能力还有信息数据库、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以及相关产品追溯,这里面都有相关的要求。


对申请企业生产的产品要求主要是满足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规范引用的标准7项,3项单体的国标、3项系统的国标,还有行业标准,我等下会做详细的介绍。


对于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主要是从汽车行业供应商的体系管理方面要满足TS16949质量认证体系的要求,另外是建立可追溯的体系对于售后服务这里面主要结合我们现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及相关的优惠政策,我们在其他政策里面也都提出新能源汽车要拿到补贴,都要对关键部件有质保期的要求,我们相对应对行业规范条件里面也提出售后服务体系的保证这里面提的比较笼统一些,但是大家也会体会到,我们在免征车购税的过程中,企业所承诺的对整车的售后服务的保证体系是拿到整车申请车购税帐户的先决条件,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所承诺的售后服务保证体系也是我们后续审核的重点方向。


另外企业要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再处理和再利用的方案,这个方面可能是动力电池企业自己做,也可能是和整车企业来合作的渠道。具体的申报流程我们在相关会议上做的详细的说明,简单的说一下申请企业要把相关的材料提交到所在省、直辖市的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由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进行审核提到工业和信息化部,那里有专家对材料进行审核,满足条件的我们进行公示,公示没有异议我们再对外发布。


目前,规范条件的申请网上已经开通了,相关我们也陆续收到企业和地方上报的材料,我们后续会按照流程对上报的材料进行审核。


接下来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规范条件引用的相关标准,说到标准刚才主持人也介绍了,我们2006年开始动力电池的行业一直沿用几项行标作为新能源整车的技术标准。从2012年左右我们启动行标修订,在修订过程中我们又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把这几项行标上升为国标,这几项国标都已经进行报批,目前在国家标准委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所有包括国标委审核部的审核,和技术方面的审定,最后是由国家标准委的委办公会通过,这个环节在近期他们会通过委办公会之后对外发布。


新的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个是动力电池的单体层面,我们现在有三项,第一部分是高功率第二部分是能量第三方面是安全性能,另外两类电池是在这一套国家标准里面都可以包含的,我们这两类电池是按照国家标准做的测试。


简单再说一下各项标准,单体方面的电性能标准是综合了743、744的相关内容,把相关电性能内容进行了整合,主要的测试项目和原来相比基本上也是对应的,我们做了个别项目的调整,包括项目的一些增加还有一些个别项目的实验方法的调整,基本的内容变化不大,有一些实验要求和指标根据技术的发展做了一些调整,这里面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办法展开,我把里面和上次行标的对应关系做一个说明。


按照要求我们和原来743和744相比增加了几个项目,包括海水浸泡和低气压,另外像挤压实验还有温度循环实验的截至条件和实验等级做了一些调整,我们在修订过程中,尤其是安全方面充分听取了行业意见,尤其和制定的国际标准做了参考,根据我们的应用和我们国家的现状做了一些调整。


在电池的循环寿命方面,我们这次标准和行标相比变化比较大,主要增加了在原来行流充电循环上增加工况的测试方法,这个更加接近于动力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充放电的条件。具体第一方面是延用原来的充放电循环,方法是配合原来的指标要求,只不过在充放电过程中倍率高一些。在工况方面我们提出几种不同的方法,目前还没有提指标要求,后面在下一步修订准备把工况的实验方法对应的限制指标也要提出来。


接下来是几个电池包的标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电性能的测试,根据应用条件的差别会对其中的一些试验项目主要是电性能测试充放电的倍率会有差别,其他的项目也应该能对应。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套国家标准是转化ISO的国家标准,在转化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些简化处理,主要是行业推荐性的测试规范,我们转化过来的国家标准有很大程度要满足政府的管理需要,管理需要里面很多测试项目变成一定程度上的强制性的试验项目,所以做了很多的简化。


第二部分是和第一部分是对应的不多介绍。电池包的方面单体和系统有两个标准都安全性的,这里面要强调的单体安全性主要测试电池本体的安全性能,是在外界的激励条件下电池是不是发生安全事故。系统方面是从系统保护的情况下是否能保护电池包,具体的安全性实验是包括机械安全、环境安全和电器安全这几个方面。


超级电容器基本上是和原来的体系一样的,单体和模块的层别,这次主要的变化是增加了安全实验方面相关的要求,另外是对超级电容器循环寿命相对应的实验方法做了一些调整。另外用标准做行业规范条件准入申请大家提出来,新标准还没有发布,我们在申请规范条件的时候如何提交测试报告,这个是大家比较关注的再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我们今年提出申请的企业允许企业按照2006年的行业标准提交报告,但是在明年的4月底之前要按照新标准提交测试报告,这个是补充报告。今年企业也可以,因为这个标准虽然没有发布,但是标准内容行业参与里面参与这项工作的企业都知道,也委托第三方做相关的实验,我们也欢迎大家按照新的标准提交报告申请规范条件的准入。从明年5月1号开始再申请规范条件的企业都要按照新标准来进行测试和提交报告。


第三部分简单说一下动力蓄电池测试方面的内容,实际上从我们刚才介绍的标准可以看出来,动力蓄电池从用户的角度最关心三个问题,一个是使用安全性、再就是经济性的问题、第三个是使用的方便性。这个是我们电池系统的框架图,我们在测试过程中也从单体、模块、系统三个层别进行测试,也是从它的基本电性能和循环性和刚才介绍的安全实验来评价动力蓄电池。


我们的标准是作为行业管理的支撑条件,它是一个最低的技术要求,我们希望行业在这些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自己产品的要求,在国家标准基础上要提升各项指标要求来满足市场的需要,国家标准只是一个最低要求,这个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


在整个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也希望从单体的基本安全到系统的整车的匹配,在这个过程中从电性能和安全性方面做系统设计。我们在测试过程中,标准之外大家都比较关注的是一致性的测试,目前我们在国标一面是针对一致性还没有具体的指标要求,但是在测试评价过程中我们还是希望把一致性作为非常关键的内容进行测试,因为它影响整个电池系统的对外输出性能,像功率这些我们在标准里面涉及。不同的电池类型有不同的技术路线,他有不同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车型,这个我们在评价的时候都要进行考核和验证,但是并不是某一项指标比较低就是电池是比较差的电池,它是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合和车型。


另外跟电化学结合紧密的是化学性能和热性能的考核,我们正在制定电池系统级别的热扩散相关的要求,这方面还是从电池本体发生热失控以及到电池系统热传播对事故的影响方面做一些工作。


这个我们想强调一下,我们按照国家标准在测试的过程中希望检测机构和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进行紧密联合,通过我们在标准之外更系统、更全面的评价规范来对电池各个级别的电性能、循环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的评价,这个也是我们测试评价联盟成立的初衷。


这个是我们测试评价的基本流程这里面就不展开说。


这是我们在进行测试评价以及标准验证过程中主要的试验项目的简要介绍,时间关系也不展开了。


最后做一个简单总结,电池是动力电池的一个核心部件,国务院领导也反复强调,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电动汽车能走多远主要取决于动力蓄电池能不能取得突破,在国务院领导昨天的座谈会上也又提出要加大动力电池的研发,要不断完善和提高动力电池的标准要求,我们目前刚才介绍的这些动力电池的国家标准也会根据技术的进步进行修订完善,具体的一个是完善试验项目,再一个是不断科学的提高技术指标要求引领技术产品的进步,这个也是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我们在作为标准化的组织者后续也要朝着这方面去努力,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