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而汽车尾气的排放已然成为环境污染中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在此背景下,大力开发电动汽车,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认可的急切任务。
然而,在现有实用的电池中,较高的容量密度和能量密度,使得锂电池被公认为最有希望的动力锂电池。
为推动锂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地发展,近日,工信部公布了《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条件》)。锂电池行业新规的出台,意在加强锂电池行业的科学管理,提高行业的发展水平,进一步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同时,为了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量、技术水平低的锂电池行业项目。《条件》对公司规模作出要求:电池年产量不低于1亿瓦时;正极材料年产量不低于2000吨;负极材料年产量不低于2000吨;隔膜年产量不低于2000万平方米;电解液年产量不低于2000吨,电解质产量不低于500吨。公司申报时上一年实际产量不低于实际产量的50%。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锂电池新规或将推动行业重新洗牌。
新规"加码"促进行业洗牌
据了解,今年三月,为了引导和规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健康发展,鼓励汽车动力蓄电池公司做优做强,工信部公布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其中规定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单体生产公司年产量不低于2亿瓦时。
电池行业规范的接连出台,对锂电池生产实行准入,有助于强化锂电池的管理,推动电池行业良好稳定的发展。
此外,通过规定公司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单体生产公司年产量不低于2亿瓦时降到电池年产量不低于1亿瓦时,单体公司产量要求的降低将有利于防止电池公司跟风发展动力锂电池,从而为储能和消费型锂电池消费需求保留了很大的空间。
山西省大同市陆风4S店总经理李向东在接受《我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出于环境保护以及减少包括石油在内的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国家正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上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已然鼓动动力锂电池公司加速研发和生产的步伐。"但是,李向东强调,许多小型锂电池生产公司为了追求公司效益和个人利益,忽略了质量问题。
电池的安全问题一直是电池公司长远发展不容忽视的。《条件》要求,锂电池制造公司须具备相关标准规定的电性能和安全性检测能力,鼓励公司配备环境适应性检测仪器及设备,具备电池环境适应性检测能力。
李向东表示,一些小型的电池公司由于技术和规模的限制,并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生产要求。生产工序的简单、工艺条件的粗糙等都会给公司埋下安全隐患。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细化锂电池电性能和安全性检测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将有利于提高锂电池行业的门槛,一些不达标的公司将会遭遇发展瓶颈,或被兼并重组,行业将迎来洗牌潮。
技术短板仍需突破
由于锂电池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广泛地应用于数码产品、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被公认为最具潜力的新型电池。
但是,动力锂电池行业技术更新速度快,即使在没有其他新型电池出现的情况下,无论在技术改进上还是生产工艺上,随时都会面对同类产品替代的威胁。而且随着行业大规模发展时代的来临,行业将面对洗牌,当前林立的众多动力锂电池公司中,少数公司最终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而大量的公司将被收购和兼并,甚至倒闭。
电池行业技术人员唐三笑(化名)向《我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我国在动力锂电池技术上和一些先进国家仍有差距,但是我国现在动力锂电池的研究投入很大。
唐三笑表示,动力锂电池的电极材料是研发的重点之一,它能直接关系到电池容量,从而标志着电池充放电能力的强弱。唐三笑还讲道,我国目前生产的动力锂电池容量低于世界先进水平,100-200mAh的电池容量差距对技术的要求却很高。
业内人士表示,锂电池产业发展已经超过20年,基本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总体而言锂电池产业还是一个朝阳产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技术进步也非常快。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改善锂电池的安全性能是目前国外锂电池技术的重要创新点,这两点同时也是锂电池产业面对的瓶颈问题。提升能量密度和改善锂电池的安全性这两方面的技术进步,对产业未来的发展进程有巨大影响。
锂电池很早就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电池技术之一,在"九五"期间曾被我国列入国家重点科技公关项目。近年来,我国在锂电池产业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重要包括,锂电池关键材料的自主创新和锂离子自动化生产设备的进口替代。
值得注意的是,在生产过程中,相关生产用到的仪器的精密程度会直接影响到电池的质量。但是,唐三笑表示,仪器越精密意味着更多的设备资金的投入,这势必会新增公司的生产成本投入,从而会带来一系列的后续问题。
同时,业内人士称,锂电池能源密度的提高以及轻量化是今后需求扩大的关键,而配备高能效电池的产业用便携设备的需求新增也将推动锂电池市场的上升。
但是,人人车公关总监孙羽向《我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目前电池初步地满足了电动汽车产品的需求,但是在电池容量、后期电池的回收等方面还有待提高。而如何提高电池的蓄电能力,这也是全球的一个技术门槛。
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充电设施的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消费在我国已经步入正轨。2009年和2013年,国家两次颁布并实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不止在国内,世界重要经济体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及相关行业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放量拉动动力锂电池需求快速上升。
据了解,2009年之前锂电池电动汽车的份额较小,电动汽车重要采用镍氢电池作为动力源(10.14,-0.32,-3.06%)。但由于锂电池同镍氢电池和铅酸电池相比较具有能量密度高、充电速度快、成本较低以及无记忆性等优势,从2010年开始,汽车制造商开始大幅提高锂电池作为动力源的比例。
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相比较较旺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孙羽向记者表示,一方面,汽车限购、有限的摇号指标直接促使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家的补贴政策以及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都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不难看出,锂电池行业的发展和新能源汽车存在着一种协同关系。业内人士称,锂电池在技术上的突破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都将拉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也在带动锂电池行业的生产、研发以及规模的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物流业飞速发展,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对物流配送交通工具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在环保理念的倡导下,绿色环保的电动物流车成为各地政府及物流公司的重点选择,同时国家政策也指出了相应的发展方向。
据了解,物流业较发达的省市如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福建、山东临沂、西安、武汉等,据了解,在已经落地的地方性新能源汽车推广方法中,明确了纯电动物流车的推广计划。
交通部公布的《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实行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16.01,0.02,0.13%)汽车在城市公交、出租车和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的保有总量达到30万辆的目标。
电动汽车在类似小区快件投递到户的物流微循环中的应用还是相对较广的。但是,将电动汽车应用到快递集团中心分送快件到各个快递点这样的中循环虽然可以节能减排,但是受蓄电能力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推广,电动卡车也很少见。孙羽向记者表示。
工信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七月份,新能源汽车已累计生产9.89万辆,同比上升3倍。预计2015年我国电动汽车销量将达22万台,同比上升162%,动力锂电池需求约达12.5GWh,产值约合250亿,而动力锂电池实际产量或只达5GWh。
显然,我国动力锂电池产量远未能满足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发展空间巨大。同时,如何规范新能源汽车价位,让老百姓(50.45,0.00,0.00%)普遍接受也是一大问题。
孙羽强调,国家若是不将充电相关指标标准化,单靠厂商、市场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不容易。
他还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一个过渡,纯电动汽车的发展仍有困难。而走好混合动力汽车发展道路不失为现今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