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回收项目接连开工!

发布时间:2025-02-19 10:01:56 阅读:500

伴随着动力电池退役量的增长,国内电池回收项目增多,2025年开年多个电池回收项目接连开工。

其中,重庆环锂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重庆双桥经开区锶盐新材料产业园,一期二标段于 1 月底开工,项目包含拆解 10 万辆报废汽车和年处理 15 万吨退役锂电池及锂镍钴中间品综合利用,总投资达106亿元。

1月8日,江永铝基环保新材料项目开工仪式在湖南省江永县举行。项总投资60亿元,业务涵盖再生铝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利用,废旧锂电池回收资源再生以及进出口贸易等方面。

除此之外,多个企业间的电池合作项目也得以签约,如今年2月,绿循新能源产业(广东)有限公司与赣州腾远钴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电池回收合作,晋景新能与华友达成电池回收合作,迅鹰集团与超威原力签署5亿元电池回收合作协议,等等。

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的当下,电池回收领域仍有爆发潜力。

不过,当前来看,电池回收退役量高潮尚未到来,其整体市场增速与锂电产业并不完全匹配。

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量将突破 30 万吨,同比增长33%。退役电池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量增速慢于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长。

其主要原因也在于装机量与退役动力电池量的市场“时差”。

一般来说,动力电池使用5-8年后进入退役期,这也意味着,当前动力电池退役量的支撑来自于2019年及以前。动力电池装机量的爆发则主要在2020年以后。

其外值得注意的是,电池回收领域“小、散、乱”的局面尚未根本解决,影响电池回收。截至目前,工信部、地方政府接连发布规范电池回收,加快构建电池循环利用的政策文件,从而推动电池回收企业集中、规范化经营。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近期提到,2024年废旧电池综合利用量达到30.1万吨,大体上占新资源量的10%左右。动力电池退役量将逐年攀升,预计在2025年和2030年当年的退役量分别达到37.7万吨和106万吨。

总体上看,动力电池大量退役并未出现大的社会性问题。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个体废品回收商贩回收了大量的退役电池,而正规的回收处理企业却“吃不饱”。

针对电池回收领域的问题,苗圩表示,要覆盖构建包括新能源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等各类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新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电池,构建多渠道协同的回收利用体系。

部分头部电池回收企业此前对高工锂电表示,真正意义的电池回收退役高潮或在2027年及以后出现,当前受原材料价格压制,应用端价格战,以及不同市场主体价格竞争影响,电池回收整体利润率不高,电池回收竞争格局也尚未完全确定。

面对这些问题,平台化成为电池回收企业的重点布局方向。近年来,格林美推出了“格林回收数字化平台”,天齐股份联合京东科技等四方推出了“锂++”电池回收平台,广汽集团旗下优湃能源推出了“优湃回收”,等等。

短期来看,电池回收领域不仅涉及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在交易主体上也涉及了消费者、车企、电池厂、电池回收厂,其集中、规划经营尚需时间。

但是长期来看,基于电池回收整合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如早期的电池回收与车企之间的合作,逐渐过渡到电池回收平台的搭建,换电模式的推出也为电池回收创造价值链接点,这些商业模式的改进正不同程度影响电池回收形式,也将推动电池回收产业链的良性与规范。

文章标签:
相关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