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2025:车市价格战加剧,电池企业如何应变

发布时间:2024-12-19 10:02:37 阅读:337

新能源车市场正站在关键的十字路口:整体渗透率突破50%后,行业将如何发展?这不仅关乎新能源车市场格局的演变,也深刻影响着锂电产业链的未来走向。

需求的增长已是必然,但淡季效应、价格战、销量结构等因素将影响增长的具体节奏与幅度。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锂电行业需要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进一步聚焦“价值成长”,以新技术的落地为核心驱动力,找到突围之路。

首先,10-20万元区间的价格战与技术竞逐,将是2025年新能源车市场最重要的趋势之一。

过去,插混车型占据了这一市场主力,而纯电车型和增程车型则有着巨大的增量空间。对于纯电车型来说,在续航和快充需求基本得到技术响应的情况下,其主要课题是低温续航能力的突破。与此同时,增程车型的供给将迎来显著增长,2025年预计将有多家车企推出增程版的纯电车型,带电量提升将进一步带动锂电池出货量。

其次,补能效率的竞争,也将在2025年进一步加速,快充和换电成为市场的两大主流路径。

在快充领域,3C以上快充车型的市场份额将继续扩大,尤其是在20万元以下纯电车型和高电量增程车型的带动下,快充电池的需求将迎来集中放量。例如,宁德时代的增混电池已搭载理想、启源、深蓝等多款增程车型,接下来还将扩展到奇瑞、上汽、吉利、广汽等30余款车型。

然而,快充电池的发展依然受到基础设施的限制,不同动力模式的新能源车在补能需求上难以被统一满足。因此,换电模式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另一大方向。

宁德时代近期加速推进换电生态,已经与北汽集团、广汽埃安、上汽通用、长安汽车、一汽红旗等车企建立合作,背后是从制造到服务的战略转型的驱动。

蔚来也于2024年底宣布,换电站数量将达到1000座,并计划到2025年4月将这一数字翻倍。同时,换电补能体系正逐步渗透至中低价位车型,乐道、萤火虫等换电车型的推出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在新能源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锂电行业的核心问题已经从“增量”转向“增效”。高成本锂矿开启减停产调整,锂盐价格于底部区间震荡,原材料降价为电池降本带来的边际效应降低。电池厂商之间的竞争,正在从材料成本控制向产能利用率提升和差异化产品打造转移。

亿纬锂能在近期的交流中指出,公司此前为客户定制化设计动力电池产线,单款车型销量的不确定性传导至产能利用效率端。2025年,公司有望与车企达成标准化产品的共识,通过标准产线服务多家客户,降低风险并提升产能利用率。

与此同时,动力电池产业整体正通过工艺革新和产品创新的“双轮驱动”,应对市场对于降本增效与性能提升的双重要求。

在工艺革新方面,单条产线产能可达5GWh的超级产线逐步推行,通过注液、化成等关键环节的集成工艺,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释放优质产能,进一步优化供应链效能。

在产品创新方面,电池结构与性能的迭代正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突破口。刀片电池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刀片电池依托于比亚迪的推动,凭借其高安全性和空间利用率优势,在市场中快速渗透。比亚迪计划在2025年推出二代刀片电池,进一步优化性能。

同时,蜂巢能源、国轩高科等企业也在加速布局自研刀片电池产品。专注短刀电池的蜂巢能源,2024年Q4以来订单量大幅增长,预计2025年锂电订单量将同比翻倍,达到48GWh。

除此之外,极电新能源、因湃电池、耀宁新能源等企业,也凭借神盾短刀、弹匣电池、金砖电池等创新结构产品,跻身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五名,进一步验证了主机厂对结构创新的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刀片电池并非当前市场的唯一技术焦点。大圆柱电池在高能量密度与成本平衡方面优势明显,吸引多家车企与电池企业加速研发,但其在汽车上的规模落地或先从海外开始。

从产线工艺到电池结构,锂电行业正多维度发力,为2025年新能源车市场的持续增长提供技术支撑与竞争动能。

2025年,新能源车市场将继续在价格战中寻找增量,在补能技术和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寻找效率提升的突破口。对于锂电行业而言,市场需求的增长是确定的,但供需结构的优化、产能释放的效率以及新技术的迭代落地,才是未来一年的核心竞争点。

电池企业唯有通过产能利用率和差异化产品的双重优势,才能在价格竞争与技术升级并存的市场环境中,寻得价值成长。

文章标签:
相关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