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阳市政府发布《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3—2025年)》。《方案》提出,打造新能源汽车、电池及材料生产基地。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大力推动长江汽车生产基地投产达产,着力发展电机电控、汽车零部件、充换电设备等配套产业。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70亿元。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加快推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项目达产满产,沿产业链积极引进电池隔膜等关键配套产业。到2025年,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达140亿元。
贵阳市人民政府 贵州贵安新区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
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筑府发〔2023〕13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各直属事业单位,市管企业,贵安新区各部门、单位,直管区各乡镇、街道:
《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3—2025年)》已经贵阳市人民政府和贵州贵安新区管委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3年6月21日
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实施方案
(2023—2025年)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动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力推动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定位
——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紧扣经济功能,坚持精心谋划、精心打造,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聚焦产业、创新、招商、项目,建立全域覆盖、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加快打造三大产业基地,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全省创新中心,做大经济总量,增强在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紧扣开放功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构建“内联外畅”开放通道,发挥贵安综合保税区开放“桥头堡”作用,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吸引力、竞争力、生产力,打造全省开放前沿窗口,为全省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提供新支撑。
——生态文明示范区。紧扣生态功能,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方面,不断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彰显城市建设生态底色,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为全省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提供新经验。
——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紧扣城市功能,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人口导入,推进产城融合和城乡融合,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为统筹城乡发展探索新路径。
二、主要目标
坚持规划为先、产业为要、民生为本,推进精深化开发、精准化改造、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创新活力、竞争实力,让新区发展变化可观可感可量化,做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一年一个样:聚焦四大定位,确保新区直管区经济增速持续位居国家级新区前列,经济总量和增量占全省比重每年都有显著提升。2023年,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2%左右;2024年,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达2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左右;2025年,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达37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左右。
三年大变样:努力在国家级新区中赶超进位,经济体量、企业数量、人口总量、就业容量实现裂变式增长、引领性突破,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出形象、成规模、见成效,“三城两组团”城市空间格局初步形成,经济、开放、生态、城市四大功能全面升级。到2025年,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年均增长2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翻两番,年均增长6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分别增长20%、20%和30%,市场主体突破3万户,直管区总人口超50万人,适龄劳动力就业人数累计新增5万人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20%,城镇化率达80%。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重点产业突破行动
1.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核心区建设,围绕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做大算力规模,引导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集聚,加快“东数西算”算力业务应用场景开发,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主枢纽中心等项目,建设算力服务资源池和算力调度平台,提升通算、智算、超算等复合型算力水平,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到2025年,服务器承载能力达400万台,平均上架率不低于65%,PUE值低于1.2。大力培育算力产业生态,重点培育壮大云服务、人工智能、信创、数据要素流通、软件开发等产业,支持华为云完善产业生态链,每年在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发布省市级优质应用场景200个以上,将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搬迁至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到2025年,集聚大数据及关联企业突破3000家,软件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围绕“芯、件、板、机、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建设中电光谷、蛇口网谷等项目,支持云上鲲鹏、浪潮等构建服务器产业链。到202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75亿元。
2.打造新能源汽车、电池及材料生产基地。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大力推动长江汽车生产基地投产达产,着力发展电机电控、汽车零部件、充换电设备等配套产业。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70亿元。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加快推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项目达产满产,沿产业链积极引进电池隔膜等关键配套产业。到2025年,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达140亿元。
3.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备份基地。聚焦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积极争取国家、省在贵安新区布局建设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热备份”基地,加快建设中航发高温合金涡轮叶片生产基地、中车新能源装备等重大项目。到2025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达115亿元。
4.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湖潮多式联运铁路货运枢纽,打造西南粮食城粮油加工、贸易、仓储、物流一体化发展基地。到2025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大力发展金融业,引导金融机构在新区设立各类分支机构,扩大绿色信贷规模和绿色产业投资,推动金融产品创新、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到2025年,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2%。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在贵阳大数据科创城、马场产业新城、花溪大学城建设一批中央商务区和网红餐饮文化街区、夜间经济街区。到2025年,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年均增长30%左右,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年均增长20%左右。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打造贵安樱花园、月亮湖、车田等精品景区和招果洞、大松山等重大考古遗址旅游线路,推动贵阳国际马拉松赛、汽车越野场地赛等各类赛事在贵安新区举办,将高峰组团打造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云漫湖组团打造为精品山地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康养旅游示范区。到2025年,旅游收入达25亿元。
(二)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
5.培育科技创新企业。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头部企业在新区设立区域创新中心或研发中心,加快建设华为科技创新中心和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产教联合体。动态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通过“千企面对面”等方式实施精准服务。整体搬迁或新建落户在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的省市级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享受市级同等支持政策。到2025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0家以上、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以上。
6.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着力推动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和贵州科学城“四城”联动,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建设科创走廊、提升创新能力,打造全省科技创新中心。全力推进乌江实验室落地,打造成为支撑贵州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与转化的重要基地。加快建设贵安超算中心、FAST科学研究与数据处理中心。推动新增、重组或搬迁的市级创新创业平台在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落户或设立分支机构。到2025年,集聚各类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10个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30个以上。
7.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与银行贷款、企业投入、社会资金相结合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市级财政科技计划一般项目、市级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计划项目等覆盖贵安新区。落地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的全国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项目,享受“筑创荟”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政策。用好研发后补助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到2025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达4.5%以上。
8.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做实做强花溪大学城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形成一批具有产业含绿量、产出含金量、科技含新量的优质科研成果。选派“科技特派员”带成果、带技术到基层开展科技创新服务。探索实施在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设立知识产权法庭。到2025年,万人专利拥有量达18件以上,有效专利总量达2300件以上。
(三)实施对外开放引领行动
9.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用好“贵商易”“招商易”平台,提升“贵人服务”品牌,打造企业创业投资首选地。到2025年,“一网办”全程网办率达95%,“一窗办”事项纳入率达100%,政务服务“一表办”清单实现全覆盖,推进40个高频“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落地,园区事项100%实现园区办。建立服务企业联系督促机制,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对照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建立指标排位与绩效挂钩机制。到2025年,力争营商环境考评排名进入国家级新区前10名。
10.加强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头号工程”,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决策机制,提高招商引资科学性、专业性和精准性,大力推行产业链招商、央企招商、基金招商、场景招商、以商招商、以房招商、算力招商。贵阳市新招引的总部经济项目,符合贵安新区产业发展定位的,原则上落户在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到2025年,每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2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0%以上。
11.做强开放平台。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提升贵安综合保税区能级,打造产业基地型综合保税区。支持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类企业发展,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海外仓,积极发展公铁海联运,开展易货贸易和二手车出口业务,加快建设大宗商品进口保税交割仓,争创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地和国际贸易中转集拼地。到2025年,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绩效评估进入前100名。将张江(贵安)高科技产业园打造为沪黔科技创新成果协同共享平台,将苏贵产业园、深贵产业园打造为东西部协作开放平台,加快打造东部地区产业梯次转移重要承接地。到2025年,三大产业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力争突破400亿元。以市场化形式在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建设省级会展中心、数博会永久会址。办好“中国—东盟国际教育交流周”等活动。大力实施外贸倍增行动计划,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到202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25亿元。
(四)实施生态文明创建行动
12.实施绿色生产行动。加快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加快产业园区循环化和清洁化改造,全面推广绿色低能耗技术,加强风能、地热能开发利用。到2025年,绿色工业园区占比50%以上,绿色经济占比45%左右。
13.实施绿色消费行动。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商场和商务楼宇、绿色学校、绿色酒店、绿色家庭创建试点。实施政府采购绿色示范计划,完善政府采购绿色产品目录库。到2025年,主要绿色产品销售占比达30%以上,政府采购绿色产品比例达80%以上。
14.实施绿色生活行动。加快建设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环城水系,打造月亮湖、星月湖、车田湖绿色生态廊道,打好供水污水管网建设攻坚战。到2025年,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0%。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建筑面积装配率不低于30%。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到2025年,居民小区、产业园区、加油站实现充电桩全覆盖,更新的城市公交车100%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
15.实施绿色文明行动。严守生态红线,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整治“五大攻坚战”,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广海绵城市试点经验,着力打造“多彩贵州·山水贵安”城市品牌。水土保持率稳定在89%以上,河流监测断面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比例保持在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7%以上。
(五)实施统筹城乡发展行动
16.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机制,完善“防贫保+社会救助”防贫机制,一户一策制定脱贫措施,确保脱贫人口收入增长高于新区平均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人均纯收入10000元以下脱贫家庭清零。
17.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做优现代高效农业,坚持党政领导领办示范责任田,建设蔬菜保供基地。加快推进耕地、林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四块地”改革,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到2025年,打造10个特色产业示范村,培育50家种养大户、50个专业合作社、一批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打造贵安新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个以上。
18.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让繁华城市与繁荣农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加快推进城市“一圈两场三改”,配齐公共服务设施,建设13个城市“15分钟生活圈”,实现城市建成区“生活圈”全覆盖。利用贵安新区现有体育场馆资源建立贵阳市全民健身中心分中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推进农村“五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着力治理农村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实现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到2025年,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达100%。
19.大力提升“三大收入”。探索推进村集体经济“1+1”发展模式。到2025年,84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过20万元。采取就业推荐、以工代赈、经营主体扶持等措施,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实施万亩耕地、万亩基本农田、千亩高标准农田示范点建设。到2025年,非基本农田、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亩均产值分别达10000元以上、6000元以上、7000元以上。
(六)实施城市功能提升行动
20.完善规划体系。突出系统性、前瞻性、人民性,统筹做好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科学确定基础设施规模、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建筑总量规模,努力打造“未来城市”样板。加快完善控制性详规,抓好重点区域详细规划,分区分级做好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及绿地率的管控。统筹做好各类专项规划,强化一体谋划、相互衔接。强化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注重城市设计,精心做好单体建筑设计,确保建筑风貌和色彩与城相融、为景所融。
21.建设“城市大脑”。做好贵安新区智慧城市管理规划设计,以运行指挥、应用支撑、动态感知、AI服务和数据安全为重点,建成贵安新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加快建设“亚行”智慧交通项目和电网智能化项目。到2025年,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助推新区数字赋能、服务创新、高效治理。
22.推动产城融合。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构建“三城两组团”城镇空间格局。推动住宅、商业、办公、文化等不同功能区有机结合,提升产业导入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到2025年,建成区面积达60平方公里。
23.完善交通网络。完善贵安高铁站综合客运枢纽功能,开通沪昆干线列车客运功能,增加干线列车停靠车次。市级和新区统筹资金,加快推进湖林支线湖潮至清镇段外迁工程建设。将环城快铁公交化运营线路拓展至龙洞堡站、贵阳东站。加快轨道交通S1线一期工程建设,推动轨道交通S1线与轨道交通1、2、3号线连通,支持推进S2线建设。开展低运量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积极争取将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纳入贵阳环城高速扩容围合范围,加快推进太金线、观潭大道、天河潭大道—金戈路—建设大道建设。发展小运量公交、定制公交,优化与轨道交通S1线、环城快铁区域内接驳线路,2023年底前满足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花溪大学城、马场产业新城等重点区域连接中心城区的出行需求,加快形成新区和贵阳主城区之间快速直达的“半小时交通网”。
24.加强文明城市建设。提升9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实现文明城市创建排位前移。推动垃圾分类“五个环节”有效衔接,居民小区、工业园区、大学城实现分类投放收集设施全覆盖,加快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到2025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
(七)实施民生福祉提升行动
25.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深入落实市领导领衔包保高校机制,打造“筑人才·强省会”工作品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达80%以上。依托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加强就业创业平台建设,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三年培训1万人以上。
26.布局优质教育资源。贵阳市第一中学、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一高级中学、贵阳市第十七中学、贵阳市第十八中学、贵阳市第十九中学、贵阳市省府路小学、贵阳市南明区甲秀小学、贵阳市南明区尚义路小学、贵阳市环西小学、贵阳市南明区南明小学等优质学校采取联合办学、设立分校、组建教育集团等方式在贵安新区办学,实现优质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在教育项目分配、教学科研、培养培训等方面对贵安新区单列。到2025年,新建学校8所以上,新增学位2.5万个,培育省级示范性高中2所。
27.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积极争取省直相关部门支持,引入省内外优质医疗资源,通过整体搬迁、办分院、联合办院等方式,创建1所三甲医院;支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2023年底创建三甲医院;力争大学城医院加挂贵安新区医院牌子,承担区级公立医院职责。整合市级优质医疗资源,通过人员培训、进修、远程医疗和特色专科共建等方式,提升贵安新区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加强马场卫生院县域次中心建设,推动直管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二级医院水平,推进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提档升级。到2025年,增设床位900张,千人拥有床位数达5.4张。
28.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参保”行动,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应保尽保”。实行生育补贴政策。到2025年,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托幼服务设施配套达标率100%。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足额兑现残疾人“两项补贴”,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八)实施人口人才集聚行动
29.加快人口集聚。疏解贵阳市老城区人口,引导贵阳市新增人口优先向新区导入。制定贵安新区“房票”购房优惠政策,鼓励老城区城市更新改造选择“房票”的被征收人到贵安新区购房。推进贵阳贵安不动产登记缴税办证全域通办。对符合住房公积金贷款资格且在贵安新区直管区首次购买商品住房的执行首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住房公积金贷款在最高额度基础上可上浮20%,并可既提又贷。对新成立或符合条件搬迁的市属单位和国有企业,采取资产置换或租赁方式搬迁至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支持贵安新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项目全部纳入国家和省计划,探索“先租后售”模式。实行户籍“一网通办”,对到贵安新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产业技术工人、引进人才等人群落户实行零限制、零门槛。
30.创新人才制度。引导高等院校、职业学院优化专业设置,新建实习实训基地20个以上,探索建立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使用办法和科学薪酬制度。落实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政策。建立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和工作居留制度,开设出入境办证窗口和外籍高层次人才签证办理服务窗口。到2025年,省市共建人才公寓、人才保障住房3.3万套以上,供贵安新区引进人才使用,直管区人才总量达10万人以上,打造贵州最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贵阳贵安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合力,结合职责分工,细化工作举措,切实担负起进一步推动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全力推动各项措施和发展任务的落地落实。
(二)强化要素保障。用好150亿元的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含科创基金),支持贵安新区产业发展。2023—2025年,市级财政每年给予贵安新区社会事务补助资金2亿元,争取省级支持的专项资金对贵安新区单列。对中央、省级财政资金安排的竞争性立项项目,优先安排贵安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申报。市级统筹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给贵安新区使用。实施“标准地”和新型产业用地(M0)出让。落实贵安新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生产用电支持政策。
(三)强化督促考核。贵阳贵安“强省会”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把落实情况纳入“强省会”调度内容。贵阳贵安考核部门要把落实情况纳入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各部门要实行台账化管理、清单式推进,落细落实各项工作任务。